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学英文才能完爆英专狗系列2

2016-11-17 李小喵 美国教育漫谈

遥想小喵当年,写了一篇《如何学英文才能完爆英专狗系列1》,结果这个坑一年都木有填。。。现在我终于来填坑了。。。


重点回顾

学英文的七种重要能力


一、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较好的沟通和交流

二、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三、了解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应用到写作中去

四、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

五、对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了解

六、掌握基本的语言学概念

七、能将对于文化的差异和语言学的内容应用到翻译中去


本次继续说第二种和第三种:

  • 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 了解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应用到写作中去(这一点请参考今天的二条推送,我转载了魏剑峰老师的《逻辑与思辨:怎样增加文章的广度与深度?》,已经阐释得非常清楚了,我就不再啰嗦了。)


我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人吐槽国内的英文专业课:泛读教得像精读,精读教得像词汇语法课。

因为阅读真的不好教嘛。英文好也不意味着会教阅读。

在美国,如果修教师资格证,会有一门课专门教阅读。

在加州,如果你要成为小学老师,还会有一门考试专门考你如何教阅读。(请参考《如何考美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篇》)

如果你要想讲故事,还要修课才能拿到专门的讲故事的证书。

公立学校往往还会有一个阅读专家(specialist),来对那些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differentiation),而这个也是需要修课考证的。

更不用提专门的读写(literacy)的研究生和博士学位了。


我个人觉得在讨论精读和泛读的方法之前,先让我们搞清楚阅读外语(甚至包括文言文)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阅读是为了提高外语水平。

然而我却觉得这是本末倒置的,因为外语只是一种媒介和工具而已。

因为有很多专业书籍只有外文版的,或者英文版的比较早出来,翻译版的还未出来,甚至外文版的比翻译版的更好懂,或者有些内容翻译很难传神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才会选择阅读原版。


我拿日语举个栗子。

虽然我日语只有能听懂动漫常用语的水平,但是有时候还是觉得偶尔能听懂原文时的那种内心的触动比看翻译要大。


比如我当年看『蜂蜜与四叶草』的时候(一句话暴露年龄=。= 我在豆瓣上一查居然第一部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

腿美胸美心灵美的真由美趴在单相思的真山后背上一边哭着一边反复说:

『大好き。』

真山却因为喜欢着别人,所以只能回答:

『ありがとう。』



我就总觉得如果是国语配音的话:

『我喜欢你。』

『谢谢。』

『我喜欢你。』

『谢谢。』

就感觉气氛会差很多。

这种微妙的感觉就必须用日语才能传达出来。


我不是否定中文的就不好,而是说很多特定的东西还是原文最能传达神韵。

就好像古文翻译得再好,还是原文最具有神韵。

比如沈复的《浮生六记》,纵然林语堂已经翻译得非常好了。



顺便提一句

这本书算是古文英译的经典之作了

英专狗必看


扯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

阅读外语的目的可以是:

  • 获取信息(往往是知识类的书籍)

  • 获得美感和愉悦(文学作品之类消遣类的书籍)

而提高外语水平,只是附带的一个福利而已。


如果大家只是抱着要从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里获得什么好词好句而看,那么就很容易只关注微观的词句,而忽略更为宏观的东西,比如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文章的构造,等等。

我记得当年高中学古文的时候,老师总是一上来就挨个解释每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我们就记笔记,一词多义和通假字,等等。

通篇文章讲下来,笔记记了一堆,我却不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课外古文阅读题基本上从来都做不对。

因为对于我来说,每个词都可能有好几个意思,这样排列组合来看,一句话可能有很多种意思。这样解析(decoding)起来可就太费劲了。


回到精读和泛读的问题上来,我觉得不管精读还是泛读,最主要的是先要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也就是关注内容本身。

如果是泛读,那么了解内容就够了。

如果是精读,那么再按照这个顺序仔细分析一下文章结构、段落中句与句的安排、(前两个都可以看做是文章的行文逻辑关系)、好句、好的词组、好的用词。还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关系。


至于什么内容作为泛读,什么内容作为精读,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可以作为精读,而休闲类的可以作为泛读。

如果对于教师来说,那么泛读的内容最好选择长一点的阅读内容,比如一本书。精读的话最好选择短一点的内容,比如一篇文章。


泛读


先说说泛读。

既然是『泛读』,那么就是泛泛地读,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抠呲词句上。读者或者教师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以下问题上:


  •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本书的框架是什么?(可能会用到思维导图来总结。可以参考《1分钟get 8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 你觉得有什么部分你很受启发?

  • 有哪些内容你可以应用到你的生活中去?

  • 这本书和你之前阅读的其他相关书籍有什么联系?(比如作者态度的异同点等)

如果是文学作品,可能还会对一些文学手法或者人物进行分析。

等等问题。


所以我觉得,泛读其实应该和英美文学和英美国家文化课结合在一起。

一周老师安排读一本书,然后回答问题。

而且一般经典的文学名著还会有很多的电影改编版,也可以用来参考。

上课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

这样就避免了专四八的时候大家狂背谁写了什么作品,却从来没有读过原著。

我觉得这是英专狗最可悲的一点。


这两部片子应该没有英专狗木有看过吧噗。

遥想当年。。。

我们还拿它们排练小剧来着。。。


自己阅读和跟老师学的差距就在于:有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或者你希望听到更多人的看法来开拓你的思路和眼界。

其实老师的作用也并非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

现在回想我当初这些年接受的语文教育,除了会背书后问题答案和背诵全文或者背诵部分段落以外,我基本不会任何分析文章的方法。

所有关于阅读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我开始准备GRE和来到美国念书以后才知道的。

老师的作用应该像一个主持人或者协调员(facilitator)一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点评,而不是一个教参答案的有声书。

真正好的老师是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观点去解读同一部作品的。


精读


再说说精读。

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内容以外,精读就是更加关注写作手法了。

但是精读≠摘抄好词好句的来源。

比词句更重要的是文章的逻辑关系,而逻辑关系体现在:段落之前的内容编排、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顺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连接词、文章中同义词的出现、代词的指代,等等。

我个人觉得中英文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逻辑关系。

因为中文主要在于意会,你跳着说或者省略一些内容大家也能懂。

但是英文就不行,必须每一句话都说出来,而且必须和前后文有联系。

所以问题就在于:有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哪句话没有说,但是结果就是你写出来之后歪果仁不明白。

如果这个歪果仁恰好是你的写作判卷人,辣么你的写作分数就会比较低=。=

关于文章的逻辑问题,知乎大V魏剑峰老师在《逻辑与思辨:怎样增加文章的广度与深度?》中提到很多了,大家参考今天的二条推送就好了。


逻辑之后才是好句、好词组、好词。这些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介绍过很多,大家可以参考:《从国外名校公开课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莱温斯基TED演讲:羞辱的代价》、《再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背单词就老了》。


今天只是抛砖引玉地和大家聊聊而已,如果大家有关于学英文或者教英文的问题,欢迎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答疑』查看。


希望大家都能够享受阅读原版的乐趣。


题图摄影师:Adrian Sommeling


相关阅读

如何学英文才能完爆英专狗系列1

从国外名校公开课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莱温斯基TED演讲:羞辱的代价

再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背单词就老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